• 不锈钢便携式可折叠烧烤炉003
  • 电饼铛
  • 养生壶
  • 华生豪华立式温热饮水机
首页 >> 新闻 >> 新闻中心 >>“年轻老人”办“奶奶厨房” 可口饭菜送到空巢老人家
详细内容

“年轻老人”办“奶奶厨房” 可口饭菜送到空巢老人家

小税巷地处名声远扬的华西坝片区,与周围相比,小街默默无闻。这里是刘道笠的家,她在小税巷住了大半辈子,小时候在街上嬉戏打闹,长大后又开了饭馆,做起街坊邻居的生意。转眼,刘道笠已经69岁了,餐馆早已做不动了,但邻居们见了她总说怀念她的手艺。刘奶奶索性重操旧业,办起了“奶奶厨房”,不过这回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照顾社区里的“老老人”。买菜做饭再挨家给空巢老人送去,刘道笠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,她说自己是“年轻的老人”,趁还有能力就做些好事,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开心。

退休闲不住 “奶奶厨房”诞生

刘道笠的餐馆在小税巷十分有名,街坊们对她的手艺都赞不绝口。可随着年龄增大,刘道笠精力不济,不得不关门回家休息。“你不做可惜了,现在的馆子都没你家好吃。”“你的菜最新鲜,我们怀念得很。”邻居们总是提起往事,还有人开玩笑让刘道笠继续在家做大锅饭,大家交伙食费来搭伙。听旁人说得多了,刘道笠也觉得手痒痒,仔细想想自己也不算太老,天天在家待着也无聊,就算不开餐馆也该找点事做。

小税巷都是老旧小区,刘道笠和老街坊都很熟悉,她发现身边有不少空巢老人,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。热心肠的刘道笠本来就是黉门街社区的志愿者,她和大家商量了一下,决定办一个小食堂,给空巢老人做饭。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社区和一些爱心组织的支持,很快,一间1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被布置出来,桌椅板凳摆好,水电气接通,虽然简朴了些,但也有模有样。既然要做就要做好,刘道笠考虑到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,又拉了几个老年朋友入伙,都是退了休的奶奶们。于是,小食堂有了个贴切又温暖的名字——奶奶厨房。

六十多不算老 实现价值很快乐

老年人吃的东西很讲究,如何兼顾健康和美味,刘道笠每天都要动脑筋。豆腐、冬瓜、水果,这些都是菜谱上的“常客”,刘道笠还专门去了解老人们的身体情况,有哪些要忌口,以免好心办坏事。每天的伙食标准都是两菜一汤,食材都是当天早晨去买,保证新鲜。老人饭必须清淡,调料要少放,尽量煮公式点,但最重要的环节是配送。“老年人肠胃不好,必须吃得烫,煮好之后要马上送过去,耽误不得。”刘道笠说每天送饭都像打仗一样,她端着菜还要一路小跑,生怕动作慢了菜就凉了。

给走不动的老人送外卖,走得动的就自己过来吃,“奶奶厨房”的模式大受欢迎。刘道笠还把自己的电话告诉老人们,想吃什么提前说,她好提前准备。“我照顾的这些老人都八九十岁了,我才60多,跟他们比年轻得很。”刘道笠说人老了儿女再孝顺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身边,远亲不如近邻,大家互相帮衬着,日子过得容易些。

如今,“奶奶厨房”名气越来越大,还吸引了不少上班族。周围上班的人发现了这家“私房菜”,经常来搭伙。刘道笠也很欢迎这些年轻人,饭菜分量足味道好还只收成本钱。刘道笠说年轻人来了屋里热热闹闹的,好多老人都在奶奶厨房结识了“忘年之交”,看到大家开心她觉得自己很有价值,非常快乐。